1 2 3
社科研究

丹东区域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09/6/12 12:40:00 来源: 浏览:()

近年来我市金融业继续在良性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快速运行,各项经营指标进一步好转,在金融业自身实力和经营状况日趋好转的同时,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也不断增强。但是必须看到,当前我市金融运行中仍然存在金融机构经营结构不合理、县域贷款急剧下滑、金融支农制约因素较多、部分银行不良贷款反弹等诸多问题,金融改革与创新的任务仍很艰巨。

一、今年以来全市金融运行情况

(一)存款继续保持较高增速,内部结构变化显著。

——从存款种类上看,人民币存款与外币存款上半年呈反向变动,下半年走势趋同。受人民币升值预期及美元持续贬值影响,近几年来全市外币存款呈持续下滑趋势,2008年下半年后外币存款下降幅度逐渐减慢。至2008年末,全市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5527万美元,比年初减少145万美元,下降0.9%;而人民币存款增势明显,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15.9亿元,比年初增加93.8亿元,同比多增66.1亿元,增长18%。


外币存款下降趋势减缓的主要原因是人民币持续3年升值后,受经济金融危机影响,汇率至下半年基本稳定,下半年我市结汇持续下降,售汇增加。2008年,丹东市结汇累计仅增长了2.7%,售汇累计增长了49.6%。

——从存款的内部结构看,储蓄存款增势强劲,企业存款增长缓慢。至年末,丹东市金融机构储蓄存款余额为466.3亿元,比年初增加85.5亿元,同比多增70.1亿元,增长22.4%,占各项存款新增额的91.1%;企业存款余额为79亿元,比年初增加4.3亿元,占各项存款新增额的4.6%,同比多增3.6亿元,增长5.3%,增幅同比提高了4.53个百分点。

储蓄存款中定期存款增势明显,企事业单位存款中活期存款增势明显。从储蓄存款的内部结构上看,活期储蓄存款余额为110亿元,占全部储蓄存款的23.6%,比年初增加9.7亿元,同比多增6839万元,增长9.7%,增幅同比下降了0.2个百分点,增加额占全部储蓄存款增量的11.3%,同比下降了47.6个百分点,而定期储蓄存款余额为356.4亿元,占全部储蓄存款的76.4%,比年初增加75.7亿元,同比多增69.4亿元,增长27%,增幅同比提高了24.7个百分点。


自2007年12月份以来,我市定期储蓄存款持续快速增长,且增速明显提高。储蓄存款尤其是定期储蓄存款的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资本市场持续走低,市值大幅下降,资本市场资金减少,基金销售明显下降,至12月末,金融机构代理基金销售仅占上年同期销售额的四分之一,基金赎回资金回流,绝大部分转为储蓄存款。二是存款利率下降预期增强,当期储蓄存款增加。面对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及宏观政策的适时调整,今年8月份以来,储蓄存款利率连续下调,居民对储蓄存款利率的再度下调预期较强,当期储蓄存款不断增加。三是存款的实际利率水平有所增加。今年以来,我市物价持续快速回落,至12月份,物价上涨指数由3月份的最高点7.6%降至-1.7%,存款的实际利率由负变正。四是居民收入增加。2008年末,为拉动内需,公务员、教师、事业单位工资上涨,涨幅较大。12月末,我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8.6%。五是受经济危机影响,资金流动性相对放缓,个体工商业户外出采购资金沉淀。

从企事业单位存款的内部结构上看,活期存款56.7亿元,占企事业单位存款总额的71.8%,比年初增加1.6亿元,同比少增4.7亿元,增长37.4%,增加额占企事业单位存款增量的38.4%。企业存款同比少增的主要原因是全市工业企业受金融风暴影响,可用资金并不充裕,企业即期支付能力受到一定的影响,但全市企业整体运营形势仍较乐观。

(二)信贷投放重点突出,结构调整明显。

1、信贷结构呈现突出变化。

——从贷款期限来看,短期贷款降幅相对较大,中长期贷款增势较强。2008年末,丹东市金融机构短期贷款余额142.6亿元,按可比口径,比年初下降6.4亿元,下降3.9%;中长期贷款余额113.4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年初增加10.1亿元,同比少增29.9亿元,增长8.8%,比去年同期下降44.8个百分点。

——从行业分布来看,丹东市贷款发放主要集中于农业贷款、基础设施建设、其他中长期贷款和消费贷款。2008年,全市新增农业贷款9.5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51.9%,同比少增3.3亿元;新增基本建设贷款11.5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63.1%,同比多增10.9亿元;新增消费贷款1.1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6.1%。

——从区域分布来看,贷款集中于市区投放,县域信贷总体下降。2008年全市新增贷款18.3亿元,其中市区新增25.9亿元,县区下降7.6亿元。

——从机构分布来看,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贷款投放仍较突出。2008年,丹东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10.8亿元,占全部贷款增量的59.1%。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收缩较明显,至年末,按可比口径各项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2.3亿元,占全市各项贷款增量的12.8%,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1.7亿元,占全部贷款增量的9.3%;政策性银行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2.5亿元,占全部各项贷款增量的13.8%。

2、信贷投放的几个主要特点。

(1)信贷投放先降后升,同比少增。年初受贷款规模限制,各金融机构信贷结构进一步调整,贷款规模全部上收至总行和省级分行,贷款审批权限进一步上收,银行贷款条件更加严格,审批通过率下降,以及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贷款规模由人民银行按去年贷款增量核定,贷款投放有限等因素影响,我市贷款投放一路下滑。至11月份后,货币政策逐渐放宽,各行加大贷款力度,贷款投放逐渐回升,但增幅低于去年同期。2008年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85.8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年初增加18.3亿元,同比少增48.7亿元,增长6.2%,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3.2个百分点。 贷款的增长与货币政策相契合。


(2)对粮食种植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减。

农业贷款发放仍以农村信用社为主,由于今年年初受贷款规模限制,农信社贷款主要以农户、农村经济组织、农村工商业及城市工商业的流动性贷款以及个体工商户和自然人的短期经营性贷款为主,主要用于支持特色农业和粮食生产及相关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为促进农民多种经营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信用社积极开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最高限额由过去的1万元提高到今年的2万元,保证信贷资金用于粮食生产,基本上满足了农民的一般贷款需求。至12月末,农户贷款累计发放40.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9亿元。农户贷款主要用于农村的多种经营。2008年,全市农业贷款比年初增加9.5亿元,同比增长18.9%。

农业发展银行把支持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作为信贷增加的突破口,紧紧围绕市政府确定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合理确定贷款投向,重点支持同业领先、管理规范、抗风险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并致力于米业产品品牌的打造扶持工作,提高粮食产品附加值。重点培育东港地区鸭绿江米业公司、前阳五四农庄等六大米业收购与加工企业,支持这些企业收购当地水稻进行大米深加工,至12月末,农发行累计发放粮食收购贷款5.3亿元,支持收购粮食42.8万吨。

(3)受信贷规模及行业限制影响,工业贷款下降。年初以来,由于受信贷政策及信贷规模的影响,各商业银行加大了对贷款企业行业限制,对一些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从严控制贷款投放,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信贷风险较高的企业实行选择性退出政策,同时对发放循环额度贷款业务进行管理,减少借新还旧贷款的办理量。尤其是农业银行受案件影响,实行客户退出,仅农行工业贷款下降4.8亿元。其次是建设银行对贷款结构进行调整,工业贷款下降3亿元。尽管四季度各行加大对企业短期流动贷款的营销力度,但收效甚微。至12月末,按可比口径,工业贷款比年初下降8.7亿元,下降29.2%。

(4)基础设施建设贷款拉动中长期贷款快速增长。今年在市政府对丹东建设的指导目标的对丹东经济发展的支持,今年我市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我市铁路、港口、公路、房地产等一批较大的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开工,拉动中长期贷款信贷投入增加。今年基础设施贷款比去年同期多增11亿元,主要用于蒲石河抽水蓄能8亿元,临港产业开发园区建设5.4亿元,丹东港集团集团粮食泊位及粮食中转仓项目建设5.6亿,丹东港南1号码头4亿元,华能丹东电厂一期脱硫改造项目贷款1.3亿元,等等。

(5)票据融资业务增加。2008年,丹东市金融机构票据融资业务增长迅速。截至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票据融资余额29.5亿元,比年初增加15.1亿元,同比多增17.5亿元,增长104.7%,增幅同比提高了118.9个百分点。在今年贷款投放不畅的前提下,票据融资业务的迅猛发展,有效地解决了企业短期流动资金需求。

(6)个人消费贷款保持持续增长。今年在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我市个人住房消费贷款仍保持了一个较好的增长势头。丹东市各金融机构个人消费信贷余额为19.9亿元,比年初增加1.1亿元,同比少增0.7亿元。其中个人住房消费贷款余额为16.7亿元,汽车消费贷款余额为1.3亿元,助学贷款1950万元。个人消费贷款增长仍以住房贷款为主,但自下半年以来,个人消费贷款增长减缓。

个人住房消费贷款缓慢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我国大环境下的房市并不稳定,导致城镇居民对住房的消费开始观望,且在目前相对较高贷款利率水平下,居民集中提前还款的数量较前期略有上升,消费贷款增速减缓。2008年我市提前还款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5.2%,个人消费贷款累计发放比去年同期增长10.9%,累计收回比去年同期增长18.7%。二是尽管丹东市房屋及房地产开发市场较为稳定,但受大环境影响,各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消费贷款业务审批条件有所提高,作为信贷业务发展的增长点的个人消费贷款业务,仍受到重视,服务水平和营销手段不断加强,个人住房消费贷款呈缓慢增长。3、影响我市信贷投放同比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域外贷款回收大量冲减新增贷款。2008年以来,域外贷款业务受到严格控制,全年仅工行发放8625万元,而上年发放的银团贷款大量收回。至12月末,共收回银团贷款14.7亿元,目前银团贷款余额为17.7亿元;农发行的异地粮食企业粮食企业贷款共收回5.5亿元,仍有余额为5亿元。全年共收回域外贷款20.2亿元。二是金融案件导致农行贷款业务全面停滞,贷款急剧下降。至12月末,农行收回贷款14.5亿元,没有新增贷款发生。三是受年初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贷款规模的影响,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贷款受到限制,尽管年末贷款放松,但没有适当的项目支持。

(三)现金收支大幅度减少,净投放增加。

2008年,丹东市金融机构现金收支累计净投放15.4亿元,同比增加3160万元,近几年来首次实现多投。其中现金累计收入1897.1亿元,下降6.5%,现金累计支出1912.4亿元,下降6.4%。

(四)金融机构经营效益进一步提高,竞争能力不断增强

近两年来,丹东市各金融机构不断采取推进区域行业信贷战略、综合营销、基础管理以及加强思想观念和作风转变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12月末,丹东市金融机构实现本外币当年结益2.1亿元,同比多盈利1.1亿元。其中人民币当年结益1.8亿元,同比增加1.2亿元。

银行业经营效益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一是贷款利息收入增加。2007年我市各项贷款投放量创历史新高,2008年的平均贷款利率较高且贷款利率上浮空间较大,存量贷款利息收入有所增加。加之今年票据融资周转快,票据业务大幅增长,收入同比增长47.9%。至12月末,丹东市金融机构各项利息收入达19.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8亿元,增长32.2%。二是中间业务平稳发展。尽管今年基金销售量同比下降明显,销售额仅为去年同期的四分之一,收入减少,但其他中间业务项目,如融资顾问、国际结算、银行卡业务、代理保险中间业务经营状况较好,收入稳定增加。2008年,中间业务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7%。

(五)不良资产大幅减少,但政策因素影响较大。2008年末,丹东市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总额为29亿元,比年初减少32.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0.1%,同比下降了个10.5百分点。2008年丹东市农行剥离和核销不良贷款27.6亿元,锦州银行凤城和宽甸支行实现不良贷款置换3亿元,全市不良资产下降幅度巨大。据推算,年末境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将达到4.2%左右,由此可见,我市不良贷款率与全国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目前,我市不良贷款率低于10%的金融机构增加至8家,即工行、中行、光大、招行、城商行、农信社和锦州银行凤城、宽甸支行(原城市信用社),不良贷款率最高的为农发行,达到32.7%。其次为交行、农行和建设银行,分别达到12.7%、12.5%和10.5%。如剔除不良资产剥离和置换因素,不良贷款压缩仍取得了较好成效,实际比年初净下降1.7亿元,实际不良贷款率为17.9%,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由于前段时间经济过热、投资过度,此轮经济减速对部分企业的冲击很大,企业的资金流和还贷能力所受到的滞后影响并未全部显现,不良贷款的压缩仍值得关注。

二、金融运行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一)金融机构经营结构仍有待调整,金融产品创新面临考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金融机构经营效益带来挑战。2008年,受融资投资顾问、银行卡、国际业务等中间业务以及贷款利率高、存量贷款规模大等利好因素影响,我市银行业财务状况进一步提高。但从当前的经济和金融形势看,央行可能会继续实行不对称降息,贷款降息幅度将远远大于存款降息幅度,利息收入与利息支出成本不对称。受资金市场影响,储蓄存款回流,存款大幅增长的现状不会在短期内改变,存款成本明显增加。而基金、理财产品销售收入占各行中间业务收入相当大一部分,销售量的下降,中间业务收入增加困难,这些将给金融机构的利润空间带来影响。

(二)不良贷款反弹压力是当前信贷投放扩大面临的问题之一。中国宏观经济的增长主要靠对外贸易和投资两大动力,国务院提出了扩大内需、支持经济发展十条措施,庞大的投资中将有很大一部分来自银行贷款。目前,日益恶化的经济金融形势与扩大信贷投放存在突出矛盾,因此,在信贷扩张过程中,各行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加强风险防范,避免不良贷款反弹。

(三)县域贷款急剧下滑,直接影响县域中小企业生产投资。2008年,丹东辖内县域贷款投放下降7.6亿元,达2000年以来之最。从目前状况看,经济增长的下滑,造成了企业对未来市场活跃程度降低以及投资回报率减少的预期,尤其是直接导致了中小企业生产投资积极性下降,而农民由于农产品价格不断下滑,出现了增产减收甚至增产亏钱的情况,也大大降低了其投资生产的欲望,减少了信贷需求。当前最大的问题是中小企业家的信心不足,企业出于谨慎预期而选择减产甚至停产,因此银行的实际有效信贷需求仍在下降。从银行角度看,多数中小企业资本金不足、产品不定型、市场反应不明,担保抵押难以到位,信贷资金流动不畅。不仅如此,受外部大环境影响,中小出口企业的盈利能力急剧减弱,这也进一步加剧了中小企业尤其出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局。

(四)票据融资增长不能真实反映地区贷款的实际投放。今年下半年以来,我市票据融资业务大幅增长,但从各行的实际情况看,融资业务增长主要来源于工商银行,出于对效益增长的需求,票据融资业务一直被工行作为主要的效益增长点。前段时间受信贷政策及票据市场利率等因素影响一直呈低迷状态,但今年下半年以来,工商行加大了对票据业务的营销力度,至2008年末,我市融资业务比年初增加15.1亿元,而工商行比年初增加了24.1亿元。其中外埠票据增加24.3亿元,本埠票据下降1300万元,而其他行虽然票据业务用于本地,但至年末,票据融资呈下降态势,今年票据融资业务实际用于本地企业的为负。

(五)金融支农制约因素较多。尽管2008年丹东市农村信用社对农业尤其是农户信贷投放保持较大幅度增长,但目前金融支农暴露出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村金融体系不适应农村信贷的特点和农民的金融需求,不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是农业大额贷款需求难以解决,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目前农民种粮的贷款需求已基本得到满足,但由于缺乏抵押担保物及农村保险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发展滞后,多种经营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大额资金需求仍难以解决。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贷款困难,影响合作组织作用的发挥。由于专业合作组织大多处于起步阶段,注册资金过少,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相当大一部分合作组织由于缺乏资金难以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徒有虚名。三是信贷产品创新步伐缓慢,贷款抵押担保范围狭窄。银行贷款一般只允许房地产、机器设备作抵押,尽管目前我市农村信贷产品创新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尝试以林权、浅海滩涂经营权、土地使用权、农机具为抵押进行贷款,这些与农村的实际情况相去甚远,农民和农村企业拥有的符合贷款抵押条件的固定资产很少,甚至根本没有。

三、几点对策

(一)各银行要合理调整职能定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不断加大支农信贷投放力度。

一是农业发展银行要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的职能作用,逐步拓宽业务范围,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资源综合开发。最近农发行的业务范围已调整扩大到包括农、林、牧、副、渔各业在内的所有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此要做好新贷款业务的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企业了解新业务的种类、贷款对象和贷款条件,同时积极开展调查摸底,建立项目储备库,筛选一批符合条件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尽快给予支持。二是农村信用社要继续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要在巩固现有改革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适当增加投资股比重,充分发挥“三会”制度的作用,切实转换经营管理机制,不断增强金融服务功能。三是农业银行、其他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要采取“分别定位、找准优势、打造亮点”的策略,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为推动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力的信贷支持。

(二)加快金融创新,改进服务方式,不断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一是适当提高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的限额,保证农村多种经营和产业化发展对大额资金的需求。二是积极开发新的贷款品种,比如结合农村的特点和实际需要,适时推出灵活便利、易于被农村消费者接受的消费贷款品种,重点推出农村建房、购买农机具、大宗耐用消费品、子女上学等消费性贷款,以满足新农村建设的多样化贷款需求。三是积极推广动产抵押、存货抵押、权益质押等多种抵押担保形式,切实解决贷款抵押担保难问题。我市农村信用社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先后开办了滩涂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存货抵押贷款和林业资源抵押贷款,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各银行应当认真学习借鉴。四是进一步健全信贷营销激励约束机制,科学合理地制定信贷人员绩效考核办法,完善不良贷款责任追究制度,客观公正地评价考核信贷人员的工作业绩,以提高信贷人员营销贷款的积极性。

(三)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为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是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加强与人民银行的联系和沟通,将新开工项目信息、招商引资信息、新建企业动态等情况及时通报给银行部门,以便各家银行及时开展调查评估、及时予以资金支持;二是加强与保险公司的联系和沟通,尽快为一些农业产业化项目开办保险业务,以降低农业贷款风险;三是应将财政补贴政策和信贷政策有机结合,对重点项目给予财政贴息,以引导银行加大对农业重点项目的贷款支持力度;四是政府部门应关注银行贷款的偿还和清收问题,不能只出面帮助企业和农户协调贷款,而对贷款的偿还情况不闻不问;四是针对农村企业和农业大户普遍缺乏抵押担保物,获得贷款受到严重制约这一现实,应制定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兴办信用担保公司,同时积极引导现有的城市信用担保公司开拓农村担保市场。

(四)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切实加强信贷风险的防范和处置。

已改制的国有商业银行要在提足拨备的基础上,对符合核销条件的不良贷款及时进行核销,对已核销的贷款,要做到账销、案存、权在,仍然要积极清收,把损失降到最低。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要进一步落实授信尽职制度,加强贷后管理,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切实提高新增贷款质量。对于新发生的不良贷款,要查明原因,落实责任,积极清收,保全资产。农村信用社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积极争取政府协助清收不良贷款,并加大依法清收的力度。各银行要注重完善不良贷款清收机制,加大奖惩力度,并采取招标、招租、拍卖等多种方式来清理转化不良资产。

(五)完善信用担保机制,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问题。

一要制定减免税费政策,鼓励、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兴办信用担保公司,扩大担保基金的总体规模。二要加强规范化运作。有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严格规范担保公司的经营行为,严厉打击担保活动中的违规违法行为。三要引进专业人才,切实提高担保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防止因发生较大风险损失而影响担保业务正常发展。

 

课题名称:丹东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课题主持人:迟  慧

课题参与人:纪瑞朴、刘颖、王昊、王晓文

中国政府网 辽宁省政府 丹东市政府 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百度 凤凰网 新浪 网易 丹东新闻网
辽ICP备13009825号  辽公网安备 21060302000085号
版权所有:丹东市人民政府
主办:丹东社会科学网   网站地图
地址:丹东市振兴区银河大街100号 邮编:118000  


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任何媒体上擅自转载和引用本网站内容